孩子是家人的心肝小宝贝,用一句话来形容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,那就是“含在嘴里怕化了,捧在手里怕摔了”,但就是这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的大人,有时却因为一些“关爱”孩子的小动作,把孩子害惨了。
前不久,四川省广元市一对夫妇发现3个月的宝宝出现皮肤发黄、咳嗽、头部摇晃的现象,后来孩子的症状加重,出现嗜睡、抽搐现象,换了几家医院,孩子的症状越来越严重,最后医生确诊孩子颅内出血,并伴有脑疝形成,所幸抢救及时,孩子已无大碍。
别再摇晃宝宝了,后果非常严重
医生解释,患儿系慢性颅内出血,本来凝血功能不好,不排除在搂抱孩子的过程中,摇晃或不经意的碰撞脑部造成出血。
看到这里,不少妈妈可能都被吓到了:“摇晃宝宝也会造成颅内出血啊?好可怕,我经常都这么干!”
没错,这个动作真的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颅内出血,并且医学上对此有个专有的名词,叫做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。
关于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,你了解的有多少?
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,是由于婴儿的脑部受到猛烈或持续的摇晃而引起的,可能造成的后果有脑内或脑附近出血、脑内神经连接的断裂、眼内出血等。
通常,患上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的婴儿头部没有外部损伤的迹象,但常会有呕吐频繁、嗜睡、拒奶、神情呆滞、反应迟钝、惊厥、四肢抽搐或全身抽搐的表现,有些宝宝还可能因此出现重度昏迷或死亡。
这里再举个例子,你就知道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的杀伤力有多大了:
2016年3月,台湾1名7个月大的女宝宝因哭闹不止,不知所措的爸爸只好把孩子放在摇椅上摇晃安抚,谁知过了一会儿,宝宝口吐白沫,昏迷过去了。夫妻二人立马将孩子送到医院,可医生告知孩子因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,救治无效身亡。
有研究表明,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多发生于0-3岁的婴儿,发生后死亡率约25%,即使经过治疗,孩子也有50%的几率会留下后遗症。另外,性格暴躁的人在照顾婴儿的过程中,更容易使用摇晃的方式来安抚孩子,其中有70%是男性。
在国外,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甚至被定义为一种严重的虐待婴幼儿的行为:
英国曾有一个8个月大的女婴,由于哭闹不止被恼火的爸爸剧烈摇晃,1个半小时后竟然呼吸心跳停止,被诊断为脑出血及骨折,全身插满了管子。经治疗后,孩子逐渐康复,但留下了癫痫、右腿无力等后遗症,而女婴的爸爸因此被判刑入狱。
在这里,彤彤妈想提醒各位爸妈,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对婴儿的伤害真的非!常!大!不管你是轻轻摇(有些人会控制不住力度)、左右摇,还是上下颠着摇,都有可能使孩子受伤,无论何时都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安抚孩子!同时,也要提醒身边的朋友、亲戚,就算宝宝哭得再厉害,也不能使劲摇晃他!
这些动作也可能会造成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
除了摇晃,有些迷糊家长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,会跟宝宝玩一些很“刺激”的游戏,如抱着宝宝旋转、在空中接抛宝宝、把宝宝抛到沙发或床上等,但是!别以为宝宝笑得很大声,就代表他喜欢这样的游戏。要知道,婴儿刚出生的时候,头部的长度约占身长的1/4,头部重量也约占全身重量的1/4,加上婴儿的颈部又欠缺支撑力,一旦受到摇晃,脑部组织便容易受到撞击,从而导致血管撕裂,及脑神经纤维受损。
别再摇晃了,宝宝哭泣其实是一件好事
有些大人对孩子的哭泣很受不了,一看到孩子哭,立马就觉得满屋子都是乌云了,第一反应就是,不管用什么办法,首先让孩子安静下来再说。
但彤彤妈想说的是,孩子哭泣真的不是什么坏事,不要因此而感到紧张、烦躁,也别以为让他停止哭泣就万事大吉了。医院里刚出生的新生儿,往往哪个宝宝的哭声越嘹亮,就代表着他越健康!婴儿在还没有学会表达之前,每天可能要哭泣2-3个小时,哭泣就是他跟外部世界沟通的语言,哭泣就是婴儿成长的一部分。只有你能正确认识婴儿的哭泣了,你才能够理性、淡定地应对他的哭泣。
安抚宝宝的正确打开方式,每个妈妈都要知道
一个了解孩子的妈妈会知道,宝宝哭泣多半是因为困了、冷了、热了、需要大人陪伴等原因,当你满足了他的这些需求,便会很快停止哭闹。
另外,2-4个月的宝宝可能会受到肠绞痛的困扰,而5-9个月的宝宝,可能会由于肠蠕动活跃,进而发生肠套叠。如果宝宝出现毫无征兆的大声哭泣、家长用平时的方法难以使宝宝安静下来,这时最好让医生来检查诊断,做综合性的评估,找到宝宝哭泣的真正原因,别一言不合就摇晃。
【彤彤妈的话】
很多妈妈发现,宝宝哭泣的时候,轻轻摇晃他,真的能使他安静下来,其实宝宝喜欢的不一定是摇晃的感觉,而是被你关注、躺在你怀里的感觉。你可以抱着宝宝、跟他对视、轻轻在他耳边说话、轻轻拍拍他的背部……这些方式都能让宝宝感到安全、温暖。
所以,取代摇晃的安抚方式真的有很多,希望更多的妈妈了解到“婴儿摇晃综合症”的危害,停止用这种“粗暴”的方式来安抚宝宝,避免宝宝受到不必要的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