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是一种「老化疾病」,会出现骨质减少及骨内微小结构脆弱,导致骨骼无法负荷外力而发生骨折。ㄧ般可分为二类:原发性(primary)与次发性(secondary)骨质疏松症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称退化性骨质疏松症,病患属于此类居多,随着年龄增加渐渐产生,因此多见于老年人,特别是停经后的妇女。次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,造成体内钙质流失,此类较多见于青壮年时期。
骨质疏松症是悄然形成的,许多人在发生骨折之后,才警觉已罹患骨质疏松症,因此实在不能轻忽大意。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是针对高危险群预先防范,以下为常见之危险因子:(一)种族:白人、亚洲人的骨质密度低于黑人。(二)生活型态:包括抽烟、酗酒、咖啡因过量、缺少运动、营养不良、维生素D摄取不足或低钙高盐饮食及蛋白质不足或过量者。(三)性别:女性因骨质密度较男性低,且在25岁以后,骨密度便逐渐下降,因此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自然较高,而且女性在停经后骨质大量流失,加上平均寿命较长,故为男性之6至8倍。(四)年龄及体质因素方面,年龄愈大或体型愈瘦小者,危险性也愈高。(五)遗传体质:有家族病史者。(六)性腺功能不足:包括早发性停经或次发性停经者。(七)药物:如利尿剂、抗癫痫药、类固醇、甲状腺素、四环霉素、肝素、化学疗法等。
诊断骨质疏松症主要仰赖临床仪器检查,目前健保局对骨质疏松症之诊断以DXA检查结果为准,根据Tscore<-2。5即属骨质疏松症;另有规定接受骨质密度DXA测量之适应症如下:(一)内分泌失调可能加速骨质流失者(限副甲状腺机能过高需接受治疗者、肾上腺皮质醇过高者、脑下垂体机能不全影响钙代谢者)。(二)非创伤性之骨折者,如脊椎压迫性骨折或髋骨骨折等。(三)五十岁以上之妇女、停经后之妇女正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追踪者。如果需要再次施行DXA骨质密度测量者,间隔时间应为一年以上,且以三次为限。
至于「超音波」由于方便性及价格合理,颇多医疗院所用来筛选骨质疏松症,但目前它只能测量跟骨(calcaneus)、指骨(phalangeal)、桡骨(radius)及胫骨(tibia)等部位,且测量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出入颇大,所以目前只具有大量筛选之参考价值,无法成为诊断骨质密度之标准工具。